傍晚,儿子从厨房出来

儿子: 妈,你冰箱那个“吧嗒”声,是不是越来越大了?

妈: 哪个声?

儿子: 就是门关上后,又弹开一点,再吸回去那个“吧嗒、吧嗒”的。

妈: 哦,老毛病了,好几年了,没事。

儿子: 有事。我刚摸了下门边那圈胶条,黏的,还有黑点。

妈: 啊?不会吧,我擦过啊。

儿子: 你擦的是外面。这缝里,都长霉了。 

两人蹲在冰箱前,用手电照门缝

妈: 哟,还真是……这黑点,是霉?

儿子: 对,曲霉。潮湿、有残渣,它就长。 你这胶条都发硬了,弹性没了,门才关不严。

妈: 那咋办?换条?得拆冰箱吧?

儿子: 不用。先洗,洗完看。 咱家有白醋不? 

拿来白醋、旧牙刷、棉签、干布

儿子: 来,第一步,蘸醋。 (把棉签浸在醋里,挤掉多余液体) 你看,沿着这黑点,慢慢擦。 别使劲,胶条软,刮破了更漏气。

妈: 哎,这黑东西,真能擦掉?

儿子: 醋是弱酸,杀菌还能软化污垢。 你看,黑点淡了。

妈: 这缝太窄了,棉签头太大。

儿子: 换牙刷。 (用旧牙刷背面,轻轻撬开胶条,露出内侧) 这儿才是重灾区。全是糖水、果汁溅进去,干了结壳。

妈: 哎哟,这层黑泥……我天天擦外面,根本不知道里头这样。

儿子: 所以啊,密封条不是“擦表面”,是“清内缝”。 

刷了十分钟,黑泥变成灰水,滴在纸上

儿子: 现在用干布擦一遍,把醋味和残渣吸走。 (来回擦,直到布上无色) 你看,胶条现在软了吧?捏一下。

妈: 嗯!比刚才软多了,有弹性了。

儿子: 污垢清了,它就能回弹了。 

关上冰箱门,等了几秒

妈: 听见没?“吧嗒”声小了。

儿子: 还不够。咱做个测试。 (拿一张A4纸,夹在门缝不同位置,试着抽出来)

儿子: 你看,夹在中间这块,抽得动,说明这儿漏气。 再刷一遍。 (又清理了两分钟,重新关门测试)

妈: 这回抽不出来了!

儿子: 对。纸被吸住,说明密封恢复了。 

妈: 这样就行啦?

儿子: 还差一步。 (从包里拿出一小管透明膏体) 这是食品级硅脂,擦一点在胶条上,防干裂,还能防霉。

妈: 还要抹油?

儿子: 不是油,是保护层。 就像你擦面霜,不让手裂。 这胶条也是“皮肤”,得养护。

全部完成,冰箱安静下来

妈: 奇怪,怎么感觉里面灯都亮了?

儿子: 不是灯亮了,是压缩机不用频繁启动了。 门关严,冷气不跑,省电,保鲜也更好。

妈: 我以前总觉得,冰箱响是正常。 现在才知道,响,是它在“喘气”。

儿子: 所有家电, 会喘的,都是在求救。 你听懂了,它就能多活几年。 

晚上,妈发微信“今天省了200块。物业说要换密封条,报价200。用这个法子,零成本,比新的还严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