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市一居民小区发生一起厨房火情,起火点为灶台油锅,所幸住户及时关闭燃气并用锅盖覆盖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经消防部门现场勘查,事故直接原因为:食用油长时间高温加热,超过其自燃点后爆燃。

这并非孤例。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:全国每年约12.3万起家庭火灾中,68%发生在厨房,其中超六成由食用油操作不当引发。一场看似普通的烹饪,为何会演变为安全隐患?记者联合消防专家与食品实验室,还原真相。

事故还原

从“冒烟”到“爆燃”仅需15秒。

事发当晚,当事人在复刻网络食谱“香酥鸡翅”,将冷榨花生油倒入锅中,开大火加热。“看到油开始冒青烟,我以为是‘热好了’,就转身去拿鸡翅。”当事人回忆。

然而,食用油冒烟,已是危险信号。 中国消防科学研究院实验显示: 大豆油烟点约230℃,花生油约225℃; 当油温升至315℃以上,将进入“自燃区间”; 从冒烟到自燃,平均仅需10–20秒,且无明火引燃即可突发燃烧。

当事人转身的30秒内,油温突破临界点,遇空气瞬间爆燃,火焰高达半米,引燃上方抽油烟机积油,火势迅速扩大。

三大高危行为

1. 油冒烟才下锅

许多食谱或长辈经验称“油要烧到冒烟才香”。但专家指出:冒烟意味着油脂已开始分解,产生丙烯醛等有害物质,且逼近燃点。健康烹饪应控制在180℃以下(筷子插入冒小泡即可)。

2. 离开灶台无人看管

消防模拟实验表明:油锅起火90%发生在烹饪者短暂离开期间(如接电话、取食材)。高温油锅绝不可离人,哪怕几秒钟。

3. 起火后用水扑救

这是最致命错误。水遇高温热油会瞬间汽化,体积膨胀1700倍,引发“油火喷溅”,火势可扩大十倍。2024年某地火灾致伤案例中,伤者正是因泼水导致面部二级烧伤。

三步灭火法

若油锅起火,请立即执行以下操作:

  1. 关火:切断热源,防止温度继续升高;

  2. 盖锅盖:从侧面水平盖上金属锅盖,隔绝氧气(切勿从上垂直扣下,以免带入空气助燃);

  3. 勿移动、勿泼水、勿吹气:保持锅体静止,等待5分钟自然冷却。

若火势已蔓延至抽油烟机或橱柜,请立即撤离,关闭厨房门(防止烟火扩散),拨打119。

预防建议

  • 安装厨房专用烟雾报警器;

  • 定期清洗抽油烟机,避免积油成为二次燃料;

  • 选择烟点较高的精炼油(如精炼葵花籽油、米糠油)用于高温烹饪;

  • 家中常备灭火毯,置于灶台附近易取位置。

厨房是家的心脏,也可能是风险的源头。一次疏忽,足以让温馨家园陷入火海。安全烹饪,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习惯问题。

请记住:油锅起火,盖盖关火,切勿用水——这八个字,或许能救你全家。